核心提示:
前言
在防雷工程設計中,設計院在新建、擴建建筑設計時只出具簡單的屋面防雷接地以及接地平面圖紙,基本無深化設計,且很多設計院甚至同一設計院的不同設計師在圖紙設計時,圖紙的內(nèi)容以及表達方式上各不相同差別較大。就防雷專業(yè)公司而言這種差異更具有代表性,甚至很多公司并不具備深化設計的能力,這樣給防雷主管部門以及用戶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使得很多工程在施工和驗收中存在很大的隨意性。
鑒于此,筆者就將這幾年在的圖紙審核和設計中的一些作法和思考做一簡單介紹。
1.防雷工程圖紙設計的范圍
1.1 新建建筑物,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易燃、易爆危險環(huán)境和場所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防雷工程;
1.2 電力系統(tǒng)規(guī)劃,電力調(diào)度自動化、電力系統(tǒng)繼電保護和電力系統(tǒng)通信防雷工程;
1.3 水力、地熱、風力、核能、潮汐、蓄能、太陽能等發(fā)電防雷工程。
1.4 通訊系統(tǒng)防雷工程。
2.防雷工程圖紙的項目組成
2.1在圖紙封面上將本次工程的全名、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參加與本工程設計有的人員、設計單位、年月日、設計編號、工程編號等信息明確。
2.2設計說明中需要提供防雷工程概況、類別、設計依據(jù)、主要防雷裝置的規(guī)格型號、工程特點、使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及施工的要求。
2.2.1工程概況的編寫項目
工程概況編寫主要交代防雷工程項目的具體位置、建筑(構(gòu)筑)物以及信息系統(tǒng)的防雷類別,防雷工程應做的分項目名稱等。
2.2.2設計依據(jù)
設計依據(jù)中要寫明與本工程設計有關的技術規(guī)范、勘查報告、法律條文、氣象、地質(zhì)土壤信息等相關資料。
2.2.3設計參數(shù)
設計參數(shù)要說明的是防雷裝置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如避雷針的高度、強度、防護類別、電氣參數(shù);電源、信息系統(tǒng)安裝的SPD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接地電阻、接地形式等相關信息。
2.2.4設備、材料要求
安裝的防雷裝置所采用的主要設備的材料應符合防雷技術、機械強度要求以及主要材料的主要性能。
2.2.5施工說明
在某些設備或裝置或做法無法在圖紙上表達的要在說明中具體說明施工方法、工藝或規(guī)范要求等。
2.2.6其他措施
與防雷工程的施工有關的輔助技術措施應簡單的敘述,如:防雷裝置上應注明與其他設備或人員安全之間的關系,警示牌之類的語句或標識牌。
2.3 其他
2.3.1防雷工程圖紙目錄中將所有的圖紙安類別分類,并附注代號和序號。
2.3.2 防雷設施原理圖、平面圖、設計、施工圖、詳圖等。
2.3.3 防雷工程圖紙設計順序為先外部后內(nèi)部,從下到上的順序設計、編制圖號。
3.防雷工程圖紙項目類別
圖紙應分為外部防雷措施與內(nèi)部防雷措施兩大部分。外部防雷措施主要圖紙由接閃器布置、引下線敷設、屏蔽以及接地裝置平面圖組成。
3.1接閃器(包括針、帶、網(wǎng)、線)
3.1.1平面圖
將接閃器的布置位置在平面圖上繪制出來,并標注標高,層數(shù)、或距離建筑的距離等,主要突出接閃器。防雷的危險區(qū)域等明確在圖紙上,用不同的線型或用明確的填充表示。
3.1.2保護范圍圖
保護范圍圖上要繪制示出接閃器所在建筑物的部位以及高度。保護范圍圖由垂直保護范圍和水平保護范圍圖組成。繪制保護范圍圖時依據(jù)水平保護范圍繪制垂直保護范圍剖面圖。
保護范圍可用填充法或線型區(qū)別不同高度的保護范圍。繪制保護范圍時要將接閃器、保護范圍、被保護物用不同的線型表示出來,使得圖紙層次明顯。
獨立避雷針和架空避雷線(網(wǎng))的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至被保護建筑物及其有聯(lián)系的管道、電纜等金屬物之間的距離,應在圖紙中明確標注。
從各類規(guī)范的要求標準出發(fā),標注周圍建筑及設備與接閃器的關系。
3.1.3大樣及詳圖
避雷網(wǎng)的規(guī)格應在圖紙上標注或繪制出來。
詳圖中必須明確安裝制作的具體方法、施工工藝等,無法在設計圖上表現(xiàn)出來的部分必須由詳細的文字說明。接閃器安裝中的焊接應明確焊接厚度或焊接級別,螺栓固定的應詳細注明螺栓的大小、及件數(shù),避雷帶的支持件間距應在圖紙上作為放大圖樣繪制或說明。
接閃器安裝大樣圖中必須明確材料、規(guī)格、數(shù)量。
3.2 引下線
引下線有明敷與暗敷應在平面圖中標示,引下線敷設平面圖上需將引下線位置在具有定位軸的圖紙上繪制,并用符號注明。引下線敷設大樣應由剖面圖和詳圖構(gòu)成,需將引下線敷設方法繪制出來(暗敷的借用建筑主筋、明敷的采用圓鋼或扁鋼),在材料表中注明引下線的規(guī)格、數(shù)量、材料名稱等。
引下線敷設的固定方法,暗敷的注明焊接尺寸、規(guī)格要求。明敷的繪制固定方式、材料規(guī)格、數(shù)量等。
引下線的拐角應在圖紙中說明。引下線敷設中與其他電氣線路的距離,需在圖紙中說明或繪制在平面圖上。
斷接卡的安裝數(shù)量應和引下線數(shù)量一致,在圖紙中應有具體規(guī)格尺寸、螺栓的數(shù)量和規(guī)格。距離地面的高度應在圖紙中說明,也可繪制立面圖標示。
3.4屏蔽
需要屏蔽的房間或設備要繪制出房間的屏蔽平面和剖面圖,必要時應繪制出立體示意圖,線路屏蔽中應用不同的線型表示屏蔽線或屏蔽管線。并標注屏蔽設備的參數(shù)、材料和屏蔽體尺寸等相關數(shù)據(jù)。
3.5接地裝置
(1)接地裝置圖紙如果是自然接地體,則將做接地裝置的鋼筋和引下線跟蹤鋼筋明確標示。
(2)接地裝置有平面圖和施工詳圖組成,人工接地裝置在平面圖中要注明接地裝置的布置位置、和建筑物之間的距離,自然接地裝置應在基礎平面圖上標注處的具體布置情況。
(3)詳圖中必須注明接地裝置的材料規(guī)格、數(shù)量等,必要時增加說明施工方法。
(4)接地材料如接地極、換土、降阻劑、接地模塊需在設計圖上用相應符號標明,在詳圖中應繪制接地模塊、接地極的規(guī)格尺寸、埋設安裝方法以及換土和增加降阻劑的厚度等參數(shù)。
(5)人工地網(wǎng)平面圖上需要將土壤的類別應在地網(wǎng)平面圖中詳細說明,如水泥地面、巖石地面、沙質(zhì)土壤、黃土等土壤狀況用圖例標注或直接用文字說明。
(6)根據(jù)接地電阻要求不同,在圖紙上說明具體的接地電阻。
(7)依據(jù)《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人工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小于0.5m,有些地方埋設深度大于0.5米的,要說明原因。
3.6內(nèi)部防雷措施
內(nèi)部防雷裝置圖紙由等電位連接平面圖、共用接地系統(tǒng)平面圖、屏蔽系統(tǒng)圖、綜合布線平面圖、浪涌保護器安裝拓撲圖和平面圖以及詳圖組成。
3.6.1等電位連接系統(tǒng)
(1)等電位連接必須安等電位連接網(wǎng)絡的敷設要求繪制平面圖,將所有需要等電連接的設備布置情況在平面圖上繪制并明確標示此處需做等電位連接。
(2)設備多處需要等電位連接的需標出連接數(shù)量、材料規(guī)格和材料數(shù)量。
(3)圖紙中必須用不同的標示明
在防雷工程設計中,設計院在新建、擴建建筑設計時只出具簡單的屋面防雷接地以及接地平面圖紙,基本無深化設計,且很多設計院甚至同一設計院的不同設計師在圖紙設計時,圖紙的內(nèi)容以及表達方式上各不相同差別較大。就防雷專業(yè)公司而言這種差異更具有代表性,甚至很多公司并不具備深化設計的能力,這樣給防雷主管部門以及用戶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使得很多工程在施工和驗收中存在很大的隨意性。
鑒于此,筆者就將這幾年在的圖紙審核和設計中的一些作法和思考做一簡單介紹。
1.防雷工程圖紙設計的范圍
1.1 新建建筑物,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易燃、易爆危險環(huán)境和場所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防雷工程;
1.2 電力系統(tǒng)規(guī)劃,電力調(diào)度自動化、電力系統(tǒng)繼電保護和電力系統(tǒng)通信防雷工程;
1.3 水力、地熱、風力、核能、潮汐、蓄能、太陽能等發(fā)電防雷工程。
1.4 通訊系統(tǒng)防雷工程。
2.防雷工程圖紙的項目組成
2.1在圖紙封面上將本次工程的全名、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參加與本工程設計有的人員、設計單位、年月日、設計編號、工程編號等信息明確。
2.2設計說明中需要提供防雷工程概況、類別、設計依據(jù)、主要防雷裝置的規(guī)格型號、工程特點、使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及施工的要求。
2.2.1工程概況的編寫項目
工程概況編寫主要交代防雷工程項目的具體位置、建筑(構(gòu)筑)物以及信息系統(tǒng)的防雷類別,防雷工程應做的分項目名稱等。
2.2.2設計依據(jù)
設計依據(jù)中要寫明與本工程設計有關的技術規(guī)范、勘查報告、法律條文、氣象、地質(zhì)土壤信息等相關資料。
2.2.3設計參數(shù)
設計參數(shù)要說明的是防雷裝置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如避雷針的高度、強度、防護類別、電氣參數(shù);電源、信息系統(tǒng)安裝的SPD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接地電阻、接地形式等相關信息。
2.2.4設備、材料要求
安裝的防雷裝置所采用的主要設備的材料應符合防雷技術、機械強度要求以及主要材料的主要性能。
2.2.5施工說明
在某些設備或裝置或做法無法在圖紙上表達的要在說明中具體說明施工方法、工藝或規(guī)范要求等。
2.2.6其他措施
與防雷工程的施工有關的輔助技術措施應簡單的敘述,如:防雷裝置上應注明與其他設備或人員安全之間的關系,警示牌之類的語句或標識牌。
2.3 其他
2.3.1防雷工程圖紙目錄中將所有的圖紙安類別分類,并附注代號和序號。
2.3.2 防雷設施原理圖、平面圖、設計、施工圖、詳圖等。
2.3.3 防雷工程圖紙設計順序為先外部后內(nèi)部,從下到上的順序設計、編制圖號。
3.防雷工程圖紙項目類別
圖紙應分為外部防雷措施與內(nèi)部防雷措施兩大部分。外部防雷措施主要圖紙由接閃器布置、引下線敷設、屏蔽以及接地裝置平面圖組成。
3.1接閃器(包括針、帶、網(wǎng)、線)
3.1.1平面圖
將接閃器的布置位置在平面圖上繪制出來,并標注標高,層數(shù)、或距離建筑的距離等,主要突出接閃器。防雷的危險區(qū)域等明確在圖紙上,用不同的線型或用明確的填充表示。
3.1.2保護范圍圖
保護范圍圖上要繪制示出接閃器所在建筑物的部位以及高度。保護范圍圖由垂直保護范圍和水平保護范圍圖組成。繪制保護范圍圖時依據(jù)水平保護范圍繪制垂直保護范圍剖面圖。
保護范圍可用填充法或線型區(qū)別不同高度的保護范圍。繪制保護范圍時要將接閃器、保護范圍、被保護物用不同的線型表示出來,使得圖紙層次明顯。
獨立避雷針和架空避雷線(網(wǎng))的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至被保護建筑物及其有聯(lián)系的管道、電纜等金屬物之間的距離,應在圖紙中明確標注。
從各類規(guī)范的要求標準出發(fā),標注周圍建筑及設備與接閃器的關系。
3.1.3大樣及詳圖
避雷網(wǎng)的規(guī)格應在圖紙上標注或繪制出來。
詳圖中必須明確安裝制作的具體方法、施工工藝等,無法在設計圖上表現(xiàn)出來的部分必須由詳細的文字說明。接閃器安裝中的焊接應明確焊接厚度或焊接級別,螺栓固定的應詳細注明螺栓的大小、及件數(shù),避雷帶的支持件間距應在圖紙上作為放大圖樣繪制或說明。
接閃器安裝大樣圖中必須明確材料、規(guī)格、數(shù)量。
3.2 引下線
引下線有明敷與暗敷應在平面圖中標示,引下線敷設平面圖上需將引下線位置在具有定位軸的圖紙上繪制,并用符號注明。引下線敷設大樣應由剖面圖和詳圖構(gòu)成,需將引下線敷設方法繪制出來(暗敷的借用建筑主筋、明敷的采用圓鋼或扁鋼),在材料表中注明引下線的規(guī)格、數(shù)量、材料名稱等。
引下線敷設的固定方法,暗敷的注明焊接尺寸、規(guī)格要求。明敷的繪制固定方式、材料規(guī)格、數(shù)量等。
引下線的拐角應在圖紙中說明。引下線敷設中與其他電氣線路的距離,需在圖紙中說明或繪制在平面圖上。
斷接卡的安裝數(shù)量應和引下線數(shù)量一致,在圖紙中應有具體規(guī)格尺寸、螺栓的數(shù)量和規(guī)格。距離地面的高度應在圖紙中說明,也可繪制立面圖標示。
3.4屏蔽
需要屏蔽的房間或設備要繪制出房間的屏蔽平面和剖面圖,必要時應繪制出立體示意圖,線路屏蔽中應用不同的線型表示屏蔽線或屏蔽管線。并標注屏蔽設備的參數(shù)、材料和屏蔽體尺寸等相關數(shù)據(jù)。
3.5接地裝置
(1)接地裝置圖紙如果是自然接地體,則將做接地裝置的鋼筋和引下線跟蹤鋼筋明確標示。
(2)接地裝置有平面圖和施工詳圖組成,人工接地裝置在平面圖中要注明接地裝置的布置位置、和建筑物之間的距離,自然接地裝置應在基礎平面圖上標注處的具體布置情況。
(3)詳圖中必須注明接地裝置的材料規(guī)格、數(shù)量等,必要時增加說明施工方法。
(4)接地材料如接地極、換土、降阻劑、接地模塊需在設計圖上用相應符號標明,在詳圖中應繪制接地模塊、接地極的規(guī)格尺寸、埋設安裝方法以及換土和增加降阻劑的厚度等參數(shù)。
(5)人工地網(wǎng)平面圖上需要將土壤的類別應在地網(wǎng)平面圖中詳細說明,如水泥地面、巖石地面、沙質(zhì)土壤、黃土等土壤狀況用圖例標注或直接用文字說明。
(6)根據(jù)接地電阻要求不同,在圖紙上說明具體的接地電阻。
(7)依據(jù)《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人工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小于0.5m,有些地方埋設深度大于0.5米的,要說明原因。
3.6內(nèi)部防雷措施
內(nèi)部防雷裝置圖紙由等電位連接平面圖、共用接地系統(tǒng)平面圖、屏蔽系統(tǒng)圖、綜合布線平面圖、浪涌保護器安裝拓撲圖和平面圖以及詳圖組成。
3.6.1等電位連接系統(tǒng)
(1)等電位連接必須安等電位連接網(wǎng)絡的敷設要求繪制平面圖,將所有需要等電連接的設備布置情況在平面圖上繪制并明確標示此處需做等電位連接。
(2)設備多處需要等電位連接的需標出連接數(shù)量、材料規(guī)格和材料數(shù)量。
(3)圖紙中必須用不同的標示明